返回首页

望诊在儿科诊断中的意义有哪些?

来源:www.shimaoedu.com   时间:2022-08-12 08:30   点击:132  编辑:廖雁   手机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此论虽通言诊法的大要,然尤以小儿最为适宜。其中望诊在儿科诊断中意义极大。兹就小儿面色望诊内容做如下述要。
1 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与面部气色的关系
要了解小儿各种疾病的原因,首先要仔细诊察小儿面部的气色。因为面部是十二经总会的地方,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理,五脏面部的变化,可以从面部上相应的五部、五色表现出来。察小儿面部的气色就能了解五脏的病变。五部是,头额天庭属心,下颏地角属肾,鼻准属脾,右颊属肺,左颊属肝。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以脏而论,肝病多青色,心病多赤色,脾病多黄色,肺病多白色,肾病多黑色。以证候而论,显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显红色的多是大热证候;显黄色的多是伤脾伤湿伤食的证候;显白色的多是虚寒证候;显黑色的多属疼痛,而且病多危恶。此外,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小儿面部气色的变化便可测知疾病的新久和预后。如气色光泽,五色鲜明的多是新病,证多轻而易治;气色沉暗,五色晦浊,证多重而难疗。然而暴感外邪的病证,而晦暗尚无妨碍,久病内亏,颜色娇艳者多危重。
2 可利用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
观察面部的气色,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的关系来判断疾病的轻重顺逆。一般五部五色符合五行相生为顺,反之符合五行相克为逆。以脾病为例,脾在五行属土,黄色是它的正常色泽,在发病过程中,如果见红色,就是火生土的象征,多是顺证、轻证,预后良好。反之,如见青色,便是木克土的象征,多为重证、逆证,预后多不良。其他各脏的病变,也可以用此理来推论。又如气血未衰,在部位相生的情况下,虽有外邪助病,也易治疗,若久病气血虚弱,又与本色相克,大多正气不支,每难速愈。
3 要从现证中注意疾病发展趋势
诊察小儿,不但要注意现证,还要从现证中注意疾病发展趋势。例如天庭部位现于青暗色的,是将要发生惊风证候的表现。见红色的多是内热病证,见黑色的大多预后不良。太阳部位见到青色的,多是惊风证候,如果这种青色蔓延到耳部的,则多属险恶证候,不易治疗。印堂见青色的必见泄泻色青,伴有微热惊惕不安的惊泻证。眉下的风池,眼下的气池,出现青色的多属惊风。见了紫色的多为呕吐上逆证。又如两眉颜色发青的,是一种无病的正常色。若双眉见红色的,则多是烦热证候。鼻准部见到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如果一旦出现了黑色,则多属不治之证。口唇红色的,多是脾经有热,色白的多是脾经有寒。左腮发红的,多是肝经有热;右腮发红的,多是肺热痰盛;承浆部位见到青色的,多是惊风病;如果出现黑色的,则多属缠绵日久难愈的抽搐病证。
4 结论
以上是诊察小儿的基本知识,为诊疗小儿病的基本环节。但小儿为哑科,望色诊病之法有时可据,有时不可据,亦必查明病因,详审苗窍,细观指纹,静验见证,兼察觉声音、臭味,四诊合参,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急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除在当时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进士阶层兴起外,今天的义务教育也与之不无联系。
2、教育作用于社会和培养人。今天于此尚有偏差,圣人先见何等高明!
3、教育目的培养“士”。辩证地看“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既有重大意义也有引起偏差理解的副作用。
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既重德育又不薄智育。加工整理补充修订“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紧扣“文、行、忠、信”施教。其于礼仪之邦的深刻影响举世公认。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认真领会。
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教育思想确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鄙视生产劳动等实际知识,又囿于当时自然科学知识的贫乏,忽视思辨知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充分的哲学思辨气息。这也可以说与死板教条教学有一定的源流关系。
5、道德教育四原则:
(1)立志有恒 当代教育应于此认真反思,实施“挫折教育”。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发人深省。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玩物丧志,“不知好歹”的状况令人忧虑。
(2)克己内省 当代教育,包括教师在内,很缺乏此种精神,为人师表意识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自负,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以人之过掩饰自己之过。当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孔子思想带来的消极一面;要培养学生胆大心细,发展个性,有主见又能理解别人。
(3)改过迁善 要敢于认错勇于改过,切忌文过饰非。怎样看待教师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正视,努力学习,敢于自责。
(4)身体力行 言行一致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不可忽视,教师言不由衷学生还不会理解,其负面效应特强。
6、教与学主张八原理:
(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 当代教育,既应教导学生,更应要求教师自己,即“群体观”,摆正教师群体中个人位置,取长补短才大有裨益。
(2)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师生都应学而时习,培养温故知新,用教改新名词谓之“反刍”和“迁移”,要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要注重培养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学以致用,言行相符 当今教育也存在学用分离的问题,比如语文教师写不好文章,说不好话(结巴、不畅、不规范、口头禅),学生识读、书写水平低,会背条条不会应用等等。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师成为教书匠,往往就是缺乏奋发不息的求学精神,故作玄妙,装得神秘,实际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使自身渐渐老化、僵化、退化。
(6)启发思维,举一反三 当今教改强调的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语文单元教学重在举一反三,实现纵横迁移。
(7)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 备课要备学校、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照本宣科,满堂灌实际是惰性的表现。学生观“天生其人必有才”。
(8)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认真领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为人师表须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当然另一方面也应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独立人格意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