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以胸怀天下为话题的议论文800

来源:www.shimaoedu.com   时间:2023-06-26 15:17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以胸怀天下为话题的议论文800

1、将相和:

将相和主要是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不服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了国家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个人为了国家抛却前嫌,共同辅佐赵王,其情可嘉。

2、周恩来立大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奋读书,有时晚上困了,就用冷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动的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谗言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自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鲁迅三改志愿:

看到英美海军强大,他认为中国要富强,也必须走这条路,于是毅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后来他又发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决心把中国人改变为强种人,于是就到日本学医;最终他发现中国人需要治疗的是灵魂,于是,他弃医从文,决心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为志愿。

二、胸怀天下的抒情文案短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四海”主题的文案短句,供您参考:

1. 四海之内,皆为家园。

2. 四海之内,共享天地。

3. 四海之内,同心共筑梦想。

4. 四海之内,相聚一方。

5. 四海之内,共创美好未来。

6. 四海之内,众志成城。

7. 四海之内,共享和平与发展。

8. 四海之内,同舟共济。

9. 四海之内,同呼吸共命运。

10. 四海之内,心手相连。

希望以上文案短句能够帮助您表达“四海”主题的内涵,同时也希望您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四海之内的共同价值观、文化传承、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三、胸怀天下的抒情文案

您好,气度格局是一个人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是人格的一种体现。一个人的气度格局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

拥有宽广气度的人,不会轻易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影响,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他们善于包容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对待事物的态度客观公正,不会轻易被情绪所左右。

拥有狭窄气度的人,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支配,对待问题的态度偏激,不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往往会因为小事而大动肝火,难以掌控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的气度格局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修行和积累逐渐形成。拥有宽广气度的人,往往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气度格局,做一个宽容、理解和善良的人。

四、以胸怀天下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应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写胸怀天下的诗句

1.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六、胸怀天下优秀段落

有关自立自强的语段

一株松树屹立在贫瘠的山坡上,风吹雨打摧不毁它挺拔的志向,雪压霜欺它更加蓬勃向上.它那无畏的姿容、青翠的枝叶使人想起了两个字:自强.一株小草扎根在岩壁的石缝,干旱饥渴不断它碧绿的生机,危崖绝峭泯不灭它生活的欲望,它那坚强的信念、韧性的品格石人想起了两个字:自强.自强是一种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浩然气度; 自强是一种困难压不倒、厄运不低头、危险无所惧的亮丽操守; 自强是一种不怕己弱小、勤勉解困饥、敢于硬碰硬、四两拨千斤的拼搏精神.自强讨厌攀附,攀附是将命运的缰绳交到他人手中,受别人掣肘,失去了自由,就如同牵牛花总爱栖身在篱笆架上,殊不知篱笆架一旦倒塌,花儿也枝残叶损,一蹶不振.自强轻蔑自残,它有着强烈的自尊,铁骨铮铮,宁折不弯.有时如牛负轭,艰难前行,也一声不吭,没有痛苦的;有时尽管弱小,但也有折顶天立地的豪迈与胸襟.自强才邪不能入,正气浩然;自强才固本强身,国运强盛.自强,是一叶高扬的风帆;自强,是一道亮丽的景观.自强,将永远伴你走向希望,走向成功,走向圆满.

七、有关胸怀天下的议论文

1、屈原的强国梦

战国时代,秦齐楚燕韩赵魏秦,连年伐战。 那时的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

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首先就是奖励农耕和征战,这是国家最基本的两个方面。屈原看出了只有提高了生产力和士兵的积极性,楚国才能迅速强大;在任用人才方面,屈原“尚才”、“尚贤”、“尚能”,只有国家的政治集团的组成是强大精干的,那么楚国国政就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体察民情方面,屈原认为国君应该设置一个方式专门用来听取民众的声音,贴近民生。其实还有朝中朋党的问题,屈原也做了相应的改革规定。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3、郭子仪和李光弼团结为国

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时的大将。当时,两人因为平时的一些误会,感情很不好。平时即使同桌吃饭,互相都懒得瞧上一眼,更别提说话了。后来安禄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仪做朔方(今宁夏一带)节度使,李光弼成为他的部下。当时的节度使大致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兼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李光弼这时有些担心,怕郭子仪公报私仇,借故杀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仪反向皇帝极力举荐他,结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同时,郭子仪还将自己部下的一万精兵分给了他,让他带兵东征。

郭子仪此举,让李光弼产生了更大的误会,心想郭子仪这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了。于是他横下一条心来,找到郭子仪说:“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图不连累妻小。”

郭子仪听后,很是诧异,忙离开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热泪说:“国家危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不能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了。”李光弼见郭子仪心胸如此坦荡,便带队请战。此后,将帅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4、邓世昌为国作战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海战正式爆发。9月17日中午,中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进行激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在枪弹发尽后,以步枪进行射击。

1小时后致远舰受伤多处,势将沉没,邓世昌登上舰桥向全舰将士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日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无力再战,让我们和敌舰同归于尽。”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道出了邓世昌对祖国的热爱,也引发了我们对爱国情的更深刻的理解: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听从国家的召唤。必要时,我们要用生命来扞卫国家的尊严。

5、范仲淹

1027年,范仲淹居住在应天府为其母亲守丧。因范仲淹才学之名十分出名,于是被邀请参加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到院后,使书院的学风一扫原先的旧风气,使得文人学士个个严以律己、品德高尚。当范仲淹守丧期满,出任了陈州通判,虽然远在地方,但对朝堂之事十分牵挂。

公元1030年,范仲淹曾多次上书宋仁宗,表明了自己一心为国的思想,提出许多政策主张。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宋仁宗也从中知道了范仲淹一片忠心之举。太后去逝后,宋仁宗想要另立太后被范仲淹阻止。

1033年,江南出现蝗灾,范仲淹向皇帝上书,请求派人来当地视察,被无视。后当面质问,向宋仁宗陈述厉害,犹如醍醐灌顶,命范仲淹前去救灾,更将灾民食用的野草带回朝堂,警示皇宫贵族的娇逸奢侈的生活。

后来因为朝廷党政之故,范仲淹多次被调往外地为官。范仲淹在地方任政时,颇有功树,也多次回朝堂任职。1045年,范仲淹再次因党争之事,离开了汴京,来到了邓州,担任邓州知州。在邓州,范仲淹生活了三年,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文学著作。

八、关于胸怀天下的文章

心胸开阔 有远大的志向理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抒情文的概念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