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扎扎实实地课外阅读无疑是语文家庭作业的重头戏。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项作业弹性较大 ,以致这项作业往往会被其他的作业挤占了时间,结果是形同虚设。为了让这一作业能有效地落实,教师要在激 趣、明确要求、方法指导与反馈上多动脑筋多下工夫。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作家杨红樱采用故事的形式 推荐书目的课文,其内容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引导学生读书,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 自主地制定阅读计划,包括时间的安排、阅读的方法、阅读成果的展现形式等等。通过检查、交流、展示读后感 、手抄报,促进阅读的持续性。 我还经常在周末设计“逛书店”的作业,统一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生们将教室搬到了书的海洋。在书香 的熏陶下,拒绝读书的学生也成了小书虫。每每周末,这已成为他们最喜欢的作业。 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 独特感受。”感受要靠学生亲自去观察与体验才能获得。“看了”决不等于“观察”,“去了”决不等于“体验 ”。怎样让“观察与体验得以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激情引导与及时检查和组织交流。受课文《莫泊桑拜师》一 文的启发,我设计了《放学回家后……》《早晨我到校》等为主题的连续一个月的观察日记。学生们从平平常常 的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材料,观察动物、观察人物;体验快乐的广场、体验妈妈的生活……观察体验类的语文 家庭引导学生们主动体验生活、学会体验生活,积累了习作素材,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多体验勤积累的语文学习观
二、语文课外阅读题应怎样做
全文阅读理解,慢慢的你就觉得很简单了
还有查词典。
重要的是做题时要灵活,不要都以现代的思维来思考,要学会变通
三、如何写一份课外阅读计划?
打个比方。书是知识的源泉,所以,
1. 每天早上起来先看半个小时的作文400篇,
2. 中午,看5页少儿百科全书,
3. 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后,再看6页阅读100篇。
这就是这一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
学习计划:
1. 认真仔细写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
2.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
3.遇到不懂得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
4. 每天晚上听30分钟英语,训练自己的听力。 <---->
5.还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绝不马马虎虎。 <---->
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行。但想完全做到也并非易事。我只有努力+努力,勤奋+勤奋,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四、根据制定计划的要求,制定一份课外阅读计划
目标任务:
1. 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2. 阅读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神曲》《莎士比亚全全集》《父与子》等;
3. 通过阅读,加深对中外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时代意义、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
时间安排:课外阅读主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在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后,主要利用周一到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双休日、节假日进行,保证每天1--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应适当增加时间。
方法措施:
1. 个人阅读:先认真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及每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再概括了解每部作品的内容提要,对作品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认真阅读原著。阅读过程中,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对重要、精彩的篇章、段落,重点阅读;对一般性内容采取泛读方法。
2. 加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将准备一个记录本,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等要及时查阅字词典,弄清意义并记录下来;对重要的段落、语句要加强阅读、加深理解,随时做好阅读笔记;需要背诵、记忆的名句、段落,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进行朗读、背诵,达到熟记于心的程度。
3. 及时请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名著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及时请教老师,必要时可请语文老师给自己讲解讲解;还要注意与其他同学多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些内容,在请教老师不便的时候,可以去学校机房上网查阅,查看不同的人对该问题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定会使自己受益匪浅。
4. 加强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必须多写多练。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我将自觉加强写作练习,或写阅读心得体会,或练习写整篇文章,并请语文老师帮自己修改,一步步提高写作能力。
五、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
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都存在以下问题:量多,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完成,大部分只能勉强完成,作业质量很难保证;单一,形式单一的作业,乏味、枯燥、激发不起学习兴趣,学生应付了事;重复,如机械操作,很多劳动是无效的,挤占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素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改进作业设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教学中,我把作业分成两类:必做题﹑选做题。下面以《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为例。 全班学生必做题: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用“有的……好像”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选做题:1.用总分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话。 这样,遵循了教学规律,作业具有针对性,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得饱”,自动消化;一般学生“吃得下”,逐渐消化;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吃得消”,慢慢消化。 二﹑作业设计要新鲜有趣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有了分量。对小学生来说还须布置一些他们感到新鲜有趣的作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寒假里,我布置一项作业:学生把各家的春联抄下来,比较一下谁家的春联有特色。再如,上学期以来,我布置课外作业:收集佳句妙语竞赛。学生把平时看课外书学到的精彩词句摘录在自己的《佳句妙语》上,每天由一位同学精选部分自己摘抄的再抄在班级“佳句妙语角”,全班共同欣赏,教师按时督促﹑检查,完成一轮进行一次评比。这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也能从中汲取不少知识,丰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发展特长 发展特长,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改进布置作业的方法,优化作业结构,要让作业对发展学生的特长起促进作用。对喜欢小制作的学生,我在班上组织小制作展览,指导学生写小制作说明文;对喜欢集邮的学生,我组织大家交流体会,了解集邮方面的知识,写好心得体会,对喜欢朗读的学生,我组织朗读诵会;对喜欢作文的学生,我在班上开辟“习作园”。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给学生一块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在这块天地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再为作业发愁,这也是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